您的位置: 首页 / 大美丽江 / 县区名片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县情简介(2025版)

来源:玉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04-17 09:27:00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南连大理州剑川县、鹤庆县,西接迪庆州维西县、怒江州兰坪县,北邻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四川省木里县。介于东经99°22′49″~100°32′17″北纬26°35′03″~27°45′46″之间。有1街道6镇9乡(含3个民族乡),104个村(居)委会,1314个村(居)民小组。202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3.2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2万人。居住着纳西、汉、傈僳、白、彝、普米、藏、苗等十个世居民族,具有纳西族聚居、多民族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人口19.86万人,占总人口的85.4%。其中,纳西族人口12.79万人,占总人口的55%。202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76‰。县人民政府驻黄山街道,海拔2392米,距省会昆明502千米。

地域广阔,气候宜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兼具横断山峡谷和滇西高原两单元的地貌特征,北高南低,群峰林立,沟壑纵横,南北长151千米,东西宽112千米,总面积6199.59平方千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53%,高原山区多山少田的格局显著。为南温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3.3℃,年日照时数2411.7小时,年降雨量968.1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鸣音镇洪门村江边四组,海拔1370米,相对高差4226米。

资源富集,文化灿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顶桂冠,自然和人文资源极其丰富。是云南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富集县,丽江市75%的旅游资源分布在玉龙县。

生物、矿产资源丰富。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云南省重点林区。有植物27412064481种、药材2000多种,被誉为高山植物王国药材之乡。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滇金丝猴、云豹、中华秋沙鸭、云南红豆杉、玉龙蕨等珍稀物种。有金、铜、铁、煤、大理石、花岗石等9类28种矿产。

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境内水资源丰富。金沙江干流流经县境3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3.9亿立方米。径流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38条。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538亿立方米(不包括金沙江过境流量)。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大型电站中的一库四级在县境内,总装机容量达1280万千瓦,梨园、阿海座电站已投产发电。全县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6万千瓦,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79万千瓦,建成小型水电站12座。太阳能、风能资源也极具开发潜力。

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有中国首批5A级景区、国家冰川地质公园玉龙雪山;有长17千米、相对高差3896米的世界最深峡谷虎跳峡;有滇省众山之祖、国家地质公园、北半球珍稀濒危物种避难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有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的万里长江第一湾;有环球第一树万朵山茶;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美丽河湖拉市海;有太安万亩高山花海田园风景等。被列为中国生态魅力名县”“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获评省级绿美城市,入列“五城共建”重点县。县域内共有A级景区17家

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地处滇、川、藏经济文化交汇带,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东巴古籍文献是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字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祭天、祭祖、三多文化独具特色。纳西古乐乃天籁之音,是人类文明的音乐活化石。白沙壁画、宝山石头城、金沙江岩画、茶马古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古街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各民族勤劳质朴,能歌善舞,民间文学、民族歌舞、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异彩纷呈。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各民族的原始宗教东巴教、本主教、毕摩教在境内和谐共处,宗教文化各具特色。

历史悠久,英才辈出。玉龙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纳西族较早迁居的地方。这里曾是唐朝、吐蕃和南诏的逐鹿之地,亦是忽必烈率蒙古十万铁骑南征大理国的元跨革囊之地。是以土地广大”“传世最远”“富冠诸土郡、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的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还是红军长征经过、渡江之地,是滇西北革命的摇篮,是革命老区。

境内各民族历来重视学习先进文化,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历代人才辈出。明代的木氏六公,清代堪称神州禁毒第一人的著名诗人马子云,曾任贵州镇远镇总兵的和耀增,现代著名学者范义田,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周霖,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云南大学教授方国瑜,云南省原省长和志强,作家王丕震,民族音乐家宣科,动物营养学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凤,将军和国才、李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无臂书法家和志刚以及美籍华人方宝贤、和惠桢等均为玉龙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

基础完善,交通便捷。玉龙县城是丽江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城区面积25.06平方千米,建成城区面积8.8平方千米。一座具有遗产地特点、纳西族特色、新时代特征,集山、水、田、城、文化共生共融的生态旅游城市正在崛起,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玉龙公路四通八达,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路网。全县境内公路里程5200公里(国道、省道555.585公里,县道633.809公里,乡道418.69公里,村道3591.9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18公里,二级公路159.782公里)全县16个乡(镇、街道)、104个建制村(社区)公路硬化率、通畅率100%。丽江火车站坐落在县城,2011年8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至丽江动车于2019年1月5日开行。丽江飞机场距县城22千米,白沙老飞机场重建使用。轨道交通1号线全面建成。实现电力、通讯全覆盖,实现城区和乡镇镇区5G信号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全覆盖,实现村村通光纤。

全县建成水利工程8627建成水库31座,总库容182968.9万立方米。建成塘坝186座,窖池6456座,水闸24座,泵站56处,机电井1856眼。城乡供水工程871处,受益人口18.97万人。达标堤防长度136.65千米,划定水功能河道长度18.97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3.04平方千米。防洪除涝面积11.67千公顷,灌溉面积21.128千公顷。红岩、岩洛等水库下闸蓄水,滇中引水、龙蟠提水、螳螂坝引水、青龙湖水库、江湾水库、左罗河水库等项目加快推进。金沙江干流、拉市海等重点流域地表水国控和省控断面优良比例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金沙江石鼓段(长江第一湾)、巨甸段和黑白水河(蓝月谷)获评省级美丽河湖,漾弓江(玉龙县滨江生态公园示范段)获评云南省2023年度绿美河湖标杆典型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区县分设以来,全县生产总值由6.02亿元增加到129.0779亿元,年均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0.2875亿元增加到7.3062亿元,年均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47亿元增加到47.4545亿元,年均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2006元增加到3845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26元增加到18779元。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于2018年9月在全省贫困县中首批摘帽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如期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庄严承诺。县域贫困治理创新经验列为全国典型,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玉湖村农旅融合奏响“田园牧歌”典型做法获全国推广,玉湖村高质量促进乡村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列为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三多节”传统节日活动入列国家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

全县耕地面积61.58万亩。2024年,粮食产量11.4431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85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2.4239亿元。坚持产业支撑,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东、中、西部产业带基本形成,列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村庄清洁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猪产业重点县和牛羊产业重点县”“云南省云药之乡”“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丽江木香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丽江猪”“玉龙雪山乌鸡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玉龙中蜂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拉市镇、鲁甸村、玉湖村列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白沙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华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玉湖村、长水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本土品牌入选全省绿色食品牌目录。完成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12个。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持续发展。一园三片区建设稳步推进,雄古工业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2024年,全县工业产值52.938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559亿元,对GDP贡献率达49.3%。

聚焦品质提升,主动融入全市旅游发展布局,推动县域旅游资源开发布局持续优化,彰显玉龙旅游新优势。《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大型剧目先后开演。入选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十佳”“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2021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石鼓红军渡口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点),玉龙雪山景区文旅标准化经验成为全国示范典型,雪山印象、东巴谷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印象丽江》列入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东巴谷汽车旅游营地列入云南省十佳户外营地”,拉市镇均良村、白沙镇列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白沙镇玉湖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获评“2024中国最美村镇”,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入列全国百强。2024年,接待游客2299万人次,增长7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亿元,增长62.4%。

共有公共租赁住房1470套(其中,建成1428套,利用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剩余尾款购买市场房源42套),累计入住2636户住房困难家庭,保障人数达9037人。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租赁住房1102套,现已完工496套,分配入住429套。2007年起,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6109户。2024,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04人,拥有“云南省首席技师”6名、“百名丽江工匠”21名。2024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35692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3849人、参加大病保险人数193849人。城镇新增就业143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813,实现创业带动就业762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4个、日间照料中心4个、互助养老服务站12个、幸福食堂3,完成适老化改造1400户。实现“儿童之家”全覆盖,列为云南省双拥工作先进县

共有学校141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55所(其中,小学28所,小学教学点27个),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75所(其中,公办58所,民办17所)。全县辖区内有学生30044人(其中,小学13955人,初中5672人,普通高中2083人,职高1200人,幼儿园6883人)。共有公办教职工2953人(专任教师2429人)。其中,学前教育教职工866人,小学教职工731人,中学教职工1198人,中职教职工105人,市特殊学校教职工53人。2007年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2010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云南省2024年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教育工作优秀县。县幼儿园于2020年顺利通过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评估认定,白沙完小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白沙细乐入选云南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

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县人民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所1个,乡(镇)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个体及辖区市妇幼儿童医院、市中心血站)共有床位1330张(其中,医院床位892张,妇幼保健院床位130张,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308张),每千人口实有床位数5.90张。卫生技术人员1421人,乡村卫生室96个,乡村医生208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6.31人。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消化内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儿科、产科、胸心外科、重症医学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痹病科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列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至2022年末,全县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全覆盖。

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乡镇文化站1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7个总藏量10万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实现村村通3.7万户。2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东巴的女儿》《依古纳西》等一大批文艺作品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三多节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先后多次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环境优良,商机无限。玉龙立足实际,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先后制定、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市场准入、融资渠道、税收征管、土地使用、证照办理、规费收缴、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竭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2024年,为282名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创业贷款6332万元,为企业减税降费5.54亿元,经营主体净增6489户。2024年末,全县共有企业110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31户,个体工商户25089户。随着玉龙着力建设“两区一枢纽一屏障(金沙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示范区、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枢纽、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步伐的加快,涌现出无限商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克难奋进、开放包容的玉龙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友人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考察交流、投资创业!

相关文档:
     |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丽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务信息专线:0888-12345    滇公网安备53070202001013号  滇ICP备1800431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7000001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39035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ljxxgk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