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纳西族洞经音乐

来源: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01-29 10:36:29

省级非遗项目——纳西族洞经音乐

丽江洞经音乐是内地业已失传的唐宋元词曲和道教科仪音乐。何时传入丽江学术界尚无定论,较为一致的说法是明洪武年间朝廷边屯之后传入云南,明清时期陆续地传到了丽江。目前在丽江流传的洞经音乐分调音曲、经腔、细乐曲牌、打击乐曲牌四个部分近40余曲。

丽江洞经音乐音阶形式仍然保留有宫廷音阶的特点,演奏格调与宫廷乐队相似,曲中虽有江南丝竹音乐旋律的影子,却又有很浓的纳西族民歌及民间音乐的特点,颤音的使用颇为频繁独特。这与纳西族古老的“谷气调”的影响不无关系。

丽江洞经音乐在演奏中纳西族独有的乐器“苏古独”、“波伯”以及唐朝形制的曲项琵琶的运用,加之独特的运弓方法,打击乐器的频繁使用,综合“纳西化了的汉传音乐”的审美心理与文化诠释,构成一种“纳西式”的奇特音乐效果。

丽江洞经音乐融汇了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等多种音乐元素,在长期的流变中,受地理环境、民族特色、社会结构、历史传统、族群文化、宗教信仰的濡染,赋予了纳西民族的思想感情、审美风格和音乐风韵,使其呈现出“纳西特色”的艺术风格。

丽江洞经音乐是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扎根的具体实例。它紧随着汉文化的传播而浸入到丽江纳西族地区,并对纳西人尤其是对“仕学阶层”的形成、科举制度的推行起到过“催化剂”般的作用,对汉文化的认可与接受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涵化作用。因此,对于丽江洞经音乐的研究无形中也成为纳西族汉传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有利于印证汉文化在纳西族地区的传播、普及与提高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丽江洞经音乐传承后继乏人,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关文档:
     |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丽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务信息专线:0888-12345    滇公网安备53070202001013号  滇ICP备1800431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7000001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39035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ljxxgk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