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纳西族民居营造技艺
纳西族传统民居建筑是同中原抬梁式、穿斗式建筑长期融合、并存发展而来的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丽江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体系成熟于明代中期,其代表作有面积3.8平方公里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以及明代五凤楼为代表的众多大型土木结构府署、庙宇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技术工种由大木作、小木作、石作、泥水作、瓦作、彩绘等组成。
纳西族民居的建筑营造均以天井为中心组织平面,民居可归纳为平房、明楼、两步厦、骑厦楼、蛮楼、闷楼、两面厦七大类几十种。建筑外部多白墙瓦屋面,外墙墙角采用“见尺收分”做法,使建筑的轮廓显得舒展、柔和、优美。在建筑内部则通过门楼、照壁、铺地、门扇隔窗等的装饰装修,辅以简朴的彩绘图案,在总体上形成以黑、白、灰三色为主体的朴素色调。庙宇、府署等大型的土木建筑则更多运用了中原抬梁式、穿斗式建筑,辅以独具地方特色的彩绘、雕刻等装饰。
纳西族传统建筑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建筑平面特色鲜明,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建筑形式。筑构因地制宜,处理精彩;建筑组合纵横交错,群体轮廓舒展优美;丰富而不华丽,精美而不繁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独特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