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
“拈达则”封山仪式中的“拈”为永远、“达”为平安,永远幸福安宁之意。“拈达则”封山仪式一般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每年春天举行,时间三天。其程序为:第一天制作拈达标杆及丁巴什罗和天兵天将的木板画像;第二天由韩规准备各类祭祀物品,统一诵读《本巴》、《鲁松》等经文,做除垢、烧香、点灯等仪式祭祀龙神。第三日凌晨,每户的家长带上五彩福旗,到拈达山韩规处领取一个敬神用的卡巴,点一把火,口诵吉祥词语把一年的平安幸福请到回家中。之后把卡巴祭祀于火塘锅庄之上以祝福全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平安。上午十点左右,全村男女老幼换上盛装,带上经幡、五谷混合的贡品上山,在韩规的带领下进行祭祀仪式,每家户在神山上种三棵树。午餐后,各家领取一块画有十二属相或花草神像、动物画像,象征平安吉祥、消除天灾人祸的木牌,手持松枝,吟唱“六字真言”下山,仪式结束。从当天起禁止上山砍柴、伐木。
“拈达则”是普米族纪念丁巴什罗等诸神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村寨和谐,平安幸福。提倡人与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和谐共处,体现了普米族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