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
大年三十清晨,太阳正奋力往上爬呢!家门口的小路上,已经有人经过,她们三五成群,走向村口的水井。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笑声四溢,荡漾在整个村庄。水井窄小,方圆容不下几人。乡亲们取好水后,即刻挑着水回家。在我家,挑水洗菜的活计一向是母亲来做的。她将挑回来的水倒进两个大盆,把长白菜、青菜、萝卜、葱、蒜等全部放进盆里,经过三四次清洗,菜上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发出晶莹透亮的光彩,绚丽夺目。
这天,一家人虽然忙碌但其乐融融,我也不能闲着,吃年夜饭时铺的青松毛自然成了我的作业。邀约几名小伙伴,背上背篓,我们开始向大山进发。撕青松毛有讲究,要顾及树的生长,不能撕树尖,也不能把一棵树上的松毛全撕完。不一会,松毛便装了满满一背篓。树枝捎着春的气息轻拂脸庞,阳光在身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加快向前的脚步,得回家去铺青松毛呢。
日过中天,家家户户飘起了炊烟。父亲把排骨、猪脚砍成小块,再找一刀上好的肉切成正方体放在锅里煮,这肉要有皮子、肥瘦相间,是献饭时用的,称为盘福。肉煮着后,父亲便得闲了。只见他靠着沙发,抽着旱烟,一个接一个烟圈从他的口中升腾起来。
转眼日已偏西,村庄隐入夜色。外面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说明大家的年夜饭做好了。祖先传下来的习俗,年夜饭吃得越晚,来年生活越好。此时,我们家的狗也在期待着年夜饭呢。母亲舀了饭菜,让我去喂狗,又再三叮嘱我看着狗先吃什么。过去农村人认为过年时狗先吃的食物,来年一定卖得好。
我们吃饱喝足后,便围坐在炉火前,说着家长里短的琐事。此时,母亲是必定要炒葵花籽的,这仿佛是年夜饭的余绪。她在炉子上放一口锅,倒进两碗葵花籽,用玉米棒反复搅拌。不多时,锅里发出“滋滋滋”的声音,香味缭绕,让我们馋涎欲滴。
庄稼人农活忙,平日里大都睡得早。但过年这天,一定要到12点以后才能睡的,称为“守岁”。深夜里,家家户户的灯依然亮着,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高高低低,在夜色中如幸福绽放的温暖。新年的钟声敲响,鞭炮声、狗吠声响起来,此起彼伏,划破寂寥的夜空。父亲揉揉眼睛走进房间,时候不早了,还得为新的一年蓄积精力呢!